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年来完成总体方案任务90% 将先行先试扩大在金融等领域外资开放-尊龙官网

复制微信
尊龙官网-尊龙新版官网网页版资讯动态行业资讯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年来完成总体方案任务90% 将先行先试扩大在金融等领域外资开放

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年来完成总体方案任务90% 将先行先试扩大在金融等领域外资开放

证券时报记者 张淑贤

8月20日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两周年。8月18日,临港新片区两周年成绩单正式揭晓: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分解出的任务90%已完成,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累计出台各类政策190余个,形成典型创新案例60多个,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继续推动《总体方案》尚未落地的任务加快落地,在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争取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成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临港新片区将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措施,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外资开放,努力争取在前沿科技产业、新型国际贸易、跨境和离岸金融、高端国际航运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为国家更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

两年来,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项目765个,涉及投资额4478.31亿元;预计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9.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23.9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累计签约290个,总投资约35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

相比落地项目,制度创新更是临港新片区的看点。“临港新片区基本形成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朱芝松8月1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其中,投资自由方面,推动金融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全国首家外资控股的合资商业理财公司、首家外商独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落户;在全国率先试点强化竞争政策;率先探索国际化商事纠纷解决方式,启动金融法治试验区建设。

贸易自由方面,设立全国唯一的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构建全新的“六特”海关监管模式,成立离岸贸易监测中心、服务中心和创新发展研究基地,上线离岸贸易与国际金融服务平台。国内首单跨关区国际中转集拼、首单国际铜保税标准仓单质押融资、首单飞机船舶跨境租赁、首单境外仓单离岸转手买卖等创新业务相继落地。今年1—6月,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56.7%。

资金自由方面,在全国率先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率先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一次性外债登记、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等试点。揭牌至今,纳入跨境结算便利化白名单企业已有350家。

运输自由方面,出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登记管理规定》,目前已完成10艘船舶登记注册。完善多式联运和集疏运体系,设立洋山国际中转集拼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东北亚空箱交换中心,开展沪浙跨港区跨关区国际航行船舶供油试点,设立全国首个异地缴纳社保的外资船舶管理公司和首个外资船员劳务外派公司。

人员从业自由方面,率先探索电子口岸签证,推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外籍人才长期及永久居留政策,放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条件限制,开设工作和居留许可“单一窗口”,实行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备案、开放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等政策。在全市突破实施缩短“居转户”年限并放宽评价标准、管委会直接推荐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自主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人才购房政策定向微调等政策。揭牌至今,301家用人单位纳入“居转户‘7转3’单位清单”,597家用人单位纳入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清单(含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总量突破8.2万人。

信息快捷联通方面,制定“国际数据港”建设方案,率先在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领域建立数据跨境流动“正面清单 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试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投入使用,试点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税制方面,15%企业所得税优惠、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等服务免征增值税政策落地实施。其中,15%企业所得税优惠实施以来,共有4批共106家企业列入优惠资格名单,前三批已享受减免税额超2.7亿元。

上海南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是首批列入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名单的企业之一。该公司负责人刘桂芝表示,“集成电路行业投入多、产出慢是普遍现象,税收政策的支持,可有效缓解公司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压力,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突破技术瓶颈。”据透露,受益于各项税惠红利,该公司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已经破亿元,预计2021年全年将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 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区条例

“《总体方案》分解的任务90%已完成,剩下的10%恰恰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突破的。”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光谷自贸研究院院长陈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境金融、离岸贸易、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等都是未来应突破的重点领域。”

朱芝松透露,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继续推动《总体方案》尚未落地的任务加快落地,在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争取形成更多突破性、引领性改革创新成果。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试点放宽市场准入措施,先行先试扩大金融、增值电信、数据跨境流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外资开放,努力争取在前沿科技产业、新型国际贸易、跨境和离岸金融、高端国际航运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为国家更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提供实践样本。

其中,新型国际贸易方面,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透露,争取赋予临港新片区企业原油进口资质,推动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供应等相关业务在临港落地;同时将临港新片区作为首批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研发用物品“白名单”试点区域,并争取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等。

“从‘0’到‘1’的科技创新是需要突破的若干重点领域之一,但能否突破国家‘卡脖子’领域,难度极大。”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孙元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策源和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国家关注的要点,如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关键零部件的突破,开放政策、金融支持和税收政策是企业普遍关注的要点。”

陈波向记者表示,依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临港新片区未来的开放创新成果值得期待。

据朱芝松透露,将制定出台临港新片区条例。该条例作为临港新片区第一部综合性法规,是推动新片区各项改革创新发展工作在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上行稳致远的关键性立法。一方面将已落地的开放型政策制度以法规形式予以固化,给予市场主体更加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各项改革于法有据,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浦东新区法规和先行管理措施、暂时调整或停止适用市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式,为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改革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孙元欣看来,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这给临港新片区形成了叠加型的制度创新优势和良好环境,有利于协同创新、交叉验证和扩大产出效应。

40条措施支持临港新片区探索差异化政策制度

临港新片区两周年之际,《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8月18日正式发布,赋予临港新片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化差异化政策制度探索。

《若干意见》包括四方面共40条具体措施,分别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化新城建设和强化保障措施。

记者注意到,与2019年上海发布的“特殊支持政策50条”相比,《若干意见》改革试点更加深入,比如,率先开展“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先行先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产业政策更加精准,比如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应用、探索全域放开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政策内涵更加拓展,除在原有的人才、财税、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支持政策外,又增加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全域感知的智能物联专网,加快建设低碳发展示范区等内容。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华源表示,将把临港新片区改革创新任务作为上海改革重点,滚动出台支持临港新片区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探索建设一些显示度高、引领性强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加快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实现金融从要素开放向制度型开放拓展;深化期货现货联动,探索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新路径......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说,下一步将支持临港新片区在金融领域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在监管规则、法律保障、税收政策、资本流动、数据传输、人员进出等方面深化研究,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服务离岸经贸等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离岸金融等业务创新。

“目前离岸贸易已在外高桥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发展起来,不少企业在境外组织生产,比如到柬埔寨、越南等地生产,出口到欧美,这些企业非常希望能够在上海获得相应的离岸金融服务。”李军说,“创新开展人民币离岸交易可以满足我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于离岸金融服务的需求。同时,高水平制度开放也可以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网站地图